【摘要】目的探讨平原生理学指标和无创心血管指标的变化能否预测急进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方法招募106名汉族男性志愿者,分别在平原和急进高原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脏超声、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以Louise湖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平原生理学指标和无创心血管指标预测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的风险。结果急进高原后约49.05%的志愿者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与未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志愿者相比,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志愿者的部分平原指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如三尖瓣环平面收缩偏移较低(22.0±2.66比23.2±3.19mm,t=1.998,P=0.04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高[(0.264±0.393)×109/L比(0.126±0.084)×109/L,t=-2.040,P=0.045],相邻正常间隔数之间超过50 ms的差异百分比较高(PNN50,9.66%±5.40%比6.98%±5.66%,t=-2.229,P=0.028),心率变异三角指数较高(57.1±16.1比50.6±12.7,t=-2.271,P=0.025)。急进高原后,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志愿者C反应蛋白偏高(0.098±0.103比0.062±0.045 g/L,t=-2.132,P=0.037),天冬氨酸转氨酶偏高(19.7±6.72比17.3±3.95 U/L,t=-2.231,P=0.028),肌酐偏高(85.1±12.9比77.7±11.2 mmol/L,t=-3.162,P=0.002),碱性磷酸酶偏低(71.7±18.2比80.6±20.2U/L,t=2.389,P=0.019),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偏低(126.5±35.9比143.3±36.4ms,t=2.320,P=0.022),心脏射血时间偏低(276.9±50.8比313.8±48.9ms,t=3.641,P=0.001),心率变异三角指数偏低(37.1±12.9比41.9±11.1,t=2.020,P=0.047)。以Louise湖评分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路易斯湖得分=3.783+0.28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19×碱性磷酸酶+0.032×PNN50。结论本研究阐明了急进高原后生理学指标和无创心血管指标的差异,根据平原生理学指标和无创心血管指标建立了急进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预警方程。
【关键词】
《建筑知识》 2015-05-12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05-12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05-12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05-12
《中国果菜》 2015-07-08
《重庆与世界》 2015-07-01
《重庆高教研究》 2015-06-30
《中国果菜》 2015-07-08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发布 0条)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